春光明媚,万物复苏。3月27日,广东博文学校高中部开展“寻找春天”主题户外心理活动。高二学子在心理教师邹海燕的带领下,以自然为课堂,用画笔记录春光,通过沉浸式自然体验实现心理疗愈,汲取生命能量。
自然疗法认为,大自然是天然的疗愈场。邹海燕老师介绍:“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亲近大自然可以改善情绪、增强呼吸、调节荷尔蒙失调,并影响个体的整体思维结构。让同学们在生机勃勃的春日里欣赏自然的美好,感受自然的能量,不失为一个绝佳的放松心情,舒缓心理焦虑的好机会。”此次活动正是将这一科学理念融入实践,让学生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完成心理充电。
学生们带着活动清单,挑选自己喜欢的彩色笔,在春日的校园里寻找春的影子。学生们一边放松的欣赏自然风光,提升对自然和自我的感知力,一边仔细的寻找“春迹”,画下对的春的理解,融入自然,亲近自然,回归本真的感受。
春季心理知识链接,警惕“春季心理问题”
大家知道吗?春天代表生机、活力,却也是心理问题高发的季节。季节性抑郁症,又称季节情绪失调症,患有季节性抑郁症的人会有抑郁症的一般症状:伤心、焦虑、易怒、对事物兴趣索然、社会活动减少、注意力无法集中。因此,春季也潜伏着抑郁的危机。
春季心理问题高发期的原因:
1、天气变化:相对于夏天和冬天,春天的天气更加不稳定,忽晴忽雨,气压也比较低,更容易产生烦躁郁闷的感觉。
2、生理变化:昼夜节律改变,新陈代谢加快,激素分泌旺盛,内分泌容易紊乱,情绪波动加大。
3、心理落差:“春天本该快乐,只有我不快乐”。人们默认春天是个愉快的季节,这会加重情绪低落的人的落差感。
春季如何进行情绪调适?
1、接触大自然:多去户外走走,亲近大自然,呼吸新鲜空气,公园、湖边、植物园等等都是春游的好去处,大自然能让我们释放压力、缓解注意力疲劳。
2、饮食:摄入富有胡萝卜素、维生素的食物同时,还要保证高蛋白的摄入。如香蕉、甜橙、黄瓜、西红柿等,能增强脑细胞的活性,改善心理健康。
3、睡眠:保持作息规律,尽量每天在相同的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,确保充足的睡眠,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,增强精神状态。
4、运动:打球、爬山、跑步等运动都是对抗心理问题天然而有效的“药物”。运动可以缓解大脑因过度思考导致的压抑。
5、社交支持:与亲朋好友紧密联系,寻找社会支持。倾诉和陪伴是缓解负面情绪的有效途径,人际交往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,让人们感到被关心和接受,减少孤独感,增加安全感。
2025-05-06
2025-03-25
2025-03-14
2025-02-28
2025-02-24
广东博文学校 | 联系我们 (自2018.1.1起) 粤ICP备11006143号-1
Powered by 广东博文学校 © 2018